每年的7月8日是世界过敏日。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过敏性疾病患者已超10亿人,其中过敏性结膜炎也十分常见。看似无害的花粉、尘螨或宠物皮屑、化妆品,对敏感人群的眼睛而言,却如同“隐形刺客”,引发一场场无声的“战争”。
过敏性结膜炎也称变应性结膜炎,大多由接触过敏原而引起,常见的过敏原有花粉、粉尘、化妆品、药物、微生物等。和其他所有过敏性疾病一样,避免接触过敏原是预防的关键,如果及时脱离过敏原,症状即可缓解甚至消失,如果持续接触,易使症状加重或反复。
眼睛的无声抗议:识别过敏信号
眼痒:最典型症状,部分患者常形容“恨不得把眼睛揉出来”。
眼红:眼白布满红血丝,严重时红如“兔子眼”。
肿胀流泪:眼睑水肿如“泡泡眼”,泪液分泌异常增多。
分泌物增多:不同于细菌感染的脓性分泌物,过敏性结膜炎所导致的分泌物通常为白色黏液性。
畏光异物感:光线刺激下不适感加剧,常觉眼内“有沙子”,但位置往往不确定、不稳定。
许多患者常误以为是普通“红眼病”自行用药,结果延误病情甚至加重刺激。如伴视力模糊或剧烈眼痛,需警惕可能伴发角膜炎等并发症。
精准“擒敌”:专业治疗之道
治疗核心在于控制炎症、缓解症状、阻断过敏链条。
1、切断接触:最根本也最难——避免已知过敏原。花粉季减少外出、戴防护镜、回家洗脸冲鼻;勤换床品除螨;宠物过敏者需权衡。
2、药物干预:及时到医院就诊,遵医嘱使用局部或全身抗过敏药物。
抗组胺/肥大细胞稳定剂双效滴眼液(如奥洛他定、氮卓斯汀):一线选择,快速止痒抗炎。
抗组胺口服药(氯雷他定等):同时伴有全身过敏症状,可口服药物缓解。
非甾体抗炎滴眼液:适用于中重度炎症。
低浓度激素滴眼液(如氟米龙等):短期用于急性重症,需严格遵医嘱,以防青光眼、白内障风险。
新型免疫调节剂(如他克莫司滴眼液):适用于难治性病例。
(如果不需要专业治疗方式,可改为药物干预:及时到医院就诊,遵医嘱使用眼部抗过敏滴眼液或人工泪液等降低过敏原及致炎因子的浓度,伴随过敏性鼻炎等其他系统过敏,需相关科室会诊后联合用药。)
3、脱敏治疗(免疫疗法):针对尘螨或花粉等明确单一过敏原,通过长期微量刺激,让免疫系统逐渐“脱敏”,有望达到长期缓解。
4、勿揉双眼:揉搓会释放更多炎性因子,加剧损伤。可用人工泪液冲洗稀释过敏原。急性期眼睛局部冷敷可收缩血管,减轻不适症状。
5、隐形眼镜管理:发作期需及时前往医院评估是否需暂时停戴。
日常护眼:筑起防御高墙
环境控制:使用空气净化器、防螨床罩;保持室内清洁干燥;花粉季紧闭门窗。
眼部清洁:早晚用温和洗剂清洁眼睑边缘。
谨慎化妆:避免眼线、睫毛膏等潜在刺激物,注意工具清洁。
眼睛是感知世界的窗口,不该因过敏而蒙尘。请留心眼睛发出的“求救信号”,科学应对过敏性结膜炎。
供稿:宁波市卫生健康委、宁波北仑妇幼保健院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仅做公益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权问题请告知删除!本文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
热评话题